2017年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(二十二)
来源: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发表时间:2016-11-21 
     
	第二章
	23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(B.组织机构)
	24、国际公共关系学会成立于(C.1955年)
	25、国际公关协会成立于(C.1955年)
	26、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,其最基本的要求是(B.自信心理)
	27、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、计划和方案,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(D.计划人员)
	28、各种党派团体、职业团体、群众社团组织、宗教组织等都属于(A. 互益性组织)
	29、公关调查的对象是(C.公众)
	30、公关调查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,这体现了公关调查的(C.复杂性)
	31、通才式公关人才一般可视为(A.领导型人才)
	32、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(    C.公关教育通才化)
	33、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(C.塑造形象)
	第三章
	34、与组织无关,观点、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(A.非公众  )
	35、边缘公众对组织所持的是(C.中间态度)
	36、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(A.目标公众)
	37、下列属于周期公众的是(A.“广交会”的来宾)
	38、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是D.内部公众)
	39、与组织无关,观点、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(A.非公众)
	40、公共关系的对象总称为(C.公众)
	41、在公关关系中,对组织持中间态度,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是(C.边缘公众)
	42、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是公众的(D.相关性)
	43、目标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(D.政府公众)
	44、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(A.内部公众)
	45、—个组织的公众具有(B.特指性)
	46、具有“准自家人”特点的是(B.目标公众)
	47、在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有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(B.政府公众)
	48、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(B.双向沟通)  
	49、良好的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标志是(A.创新性)
	第四章
	50、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,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称为(D.定型作用)
	51、马斯洛的“需要层次论”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(D.自我实现需要)
	52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(A.生理需要)
	53、“追星族”、“发烧友”之类的表现是一种(D.时狂)
	54、“一窝蜂”现象指的是(A.流行)
	55、反映人们某种需求的流言是(A.愿望流言)
	56、在公共关系学中,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是(C.形象)
	57、“刻板印象”又称为(D.定型作用)
	58、以偏概全、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(C.晕轮效应)
	59、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(A.新奇性)
	60、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(B.马斯洛)
	61、狭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是指(D.公共关系机构及其人员)
	62、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,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称为(D.定型作用)
	63、提出需要五层次理论的思想家是(C.马斯洛)
	64、首次提出“需要层次理论”的学者是(C.马斯洛)
	65、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,从而放弃自己意见的“随大流”行为属于(D.社会从众行为)
	66、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被称为(A.知觉)
	67、廉政建设、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(B.社会问题  )
	68、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与状态在公共关系中叫(B.关系)
            


